自2001年1月份上市以来,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万华化学”)累计向股东现金分红138.97亿元。从投资收益计算,按上市首日开盘价28元/股购入且分红即买入,17年来投资者投资收益增长49倍。无论从累计分红与累计融资的比值看,还是从每股市值的增长幅度看,万华化学都是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
3月9日,万华化学董事长兼总裁廖增太在北京接受记者专访,谈到公司发展的秘密,他用“尊重三个规律”来表述,即尊重人性规律、市场规律、科学规律,做一家负责任的上市公司。
按上市首日开盘价计算
17年投资者收益增长49倍
万华化学是万华实业集团下属的上市公司,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MDI、TDI、ADI全系列异氰酸酯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2017年,万华实业集团实现销售收入656亿元,利润165亿元,居全国前列。
从当初面临工资发不出的窘境,到今天发展成为中国民族企业的杰出代表、全球一流的化工新材料公司,廖增太体会最深的是,“登陆资本市场是万华历史性转折的开始。这不仅为万华带来4亿元的宝贵资金,更带来了体制机制的变化,助推了万华的高速发展。”
万华化学于2000年12月15日发行0.4亿股,募资总额4.5亿元,并于2001年1月份成功登陆上交所。在上市公司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控股股东万华实业集团营业收入由1999年的2.1亿元快速增长到2017年的656亿元,18年间增长了312倍;净利润由1999年的0.26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165亿元,18年间净利润增长628倍。
自2001年1月份上市以来,万华化学累计向股东现金分红138.97亿元。其中,在2000年12月份第一次融资4.5亿元至2017年的第二次融资期间,向股东现金分红98亿元,是融资额的22倍;2017年第二次融资25亿元后,2018年就向股东现金分红41亿元。
依靠扎实的业绩增长,万华化学为长期持有股东创造了高市值增长回报:假如投资者以2001年1月5日上市首日开盘价28元/股买入,并且将每次现金分红立即买入万华化学,这样,在不再追加投资的情况下,当前市值为其投入资金的50倍,即17年间投资者收益增长了49倍。
同时,依托公司良好的经营业绩、持续稳定的现金分红以及对长期投资者的可观回报,万华化学成功入选上证50、沪深300、中证100以及MSCI指数。
力争2025年
成为全球化工企业10强
“我们一直用创业者的心态来对待每天的工作。”廖增太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他认为,这一企业文化与万华自身定位不无关系。万华化学是一家以技术创新见长的高科技企业,一直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的第一核心竞争力来培育。
1978年,公司成立之初,万华人的目标是“每个中国人都能有一双皮鞋”。当时引进日本的生产装置多年无法达产,于是向全球MDI巨头寻求市场换技术,但四处碰壁,无奈走上自主研发道路。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苦攻关,终于在本世纪初,万华掌握了国际先进水平的MDI制造技术,使中国成为继德国、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四个掌握MDI制造技术的国家。
依靠自主研发,公司迅速做大做强。这与公司重视优秀人才密不可分。廖增太依然清晰记得公司第一次拿出92万元奖励给近10位优秀科技人员的情形:有一位副总工程师领到了21万元,当他把奖金拿回家的时候,这位副总工程师的爱人吓懵了。“万华重视科技人才的事情,一下子在市场上传开了。”廖增太说,“这次奖励太关键了。”
他进一步介绍,万华倡导的是“有为就有位,赛马不相马”,只要有成绩,就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如今,万华化学ADI、HCL氧化等一大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世界级自主研发技术相继实现产业化,成为中国唯一一家同时拥有MDI、TDI、ADI全系列异氰酸酯制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
“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升级的历史性机遇,顺应全球化学工业未来发展趋势,万华化学将深入研判市场潜在需求,把先进制造材料、大健康产业、新能源和环境保护产业作为新的发展方向。”廖增太说,这对提升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促进中国制造业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需要一批‘脊梁’,万华化学应在化工制造业中成为中国的脊梁。”廖增太说,“我们要成为一家有理想、有梦想、有抱负的企业。希望到2025年,公司能够成为全球化工企业10强。”
“为实现上述目标,推进整体上市非常关键。”廖增太说。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万华化学曾在2月27日举行“重大资产重组投资者说明会”,提出为避免和解决同业竞争、保持上市公司独立性,重大资产重组的目标是整体上市。
作为一家化工企业,在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的同时,万华化学将环保放在极其重要位置,在生产和业务链的整个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积极维护并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成为全球首个提出“零排放”的企业。
廖增太向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当初环保部的一名官员到万华宁波进行项目测评,原计划用十几分钟完成测评,结果整整进行了45分钟。
“他围绕公司所有的设备转了一圈又一圈,仔细看、仔细听、仔细闻,最后对公司的这些项目赞不绝口,说我们的厂区是‘看不见跑冒滴漏,听不见噪音,闻不见异味’现代化的高科技绿色化工园区。”说起这些,廖增太至今依然感到自豪。
记者了解到,2008年,万华宁波年产16万吨MDI工程荣获国家环境友好工程称号,是唯一入选的化工项目。
以匈牙利园区为支撑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凭借在金融危机后成功收购的海外资产和持续稳健经营,万华化学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廖增太介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匈牙利宝思德化学(Borsod Chem,简称BC公司)陷入债务危机。万华审时度势,于2011年1月31日投资12.6亿欧元,成功收购BC公司,这是迄今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大的投资项目。
“在此次海外并购的过程中,万华感受颇深。”廖增太说,一是中国经济崛起为企业海外收购奠定了实力基础;二是中国企业运营要实现全球化,必须参与全球化的资本市场运作;三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一定要有自己的国际投资人才团队;四是中国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海外收购,离不开政府有关部门以及金融系统的大力支持。
收购之后,适逢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万华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大了投资,扩大产能、提高质量;引入精益制造管理、全员合理化建议等管理举措,尤其是通过文化融合这一最高境界的整合,切实有效地使BC公司员工树立起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廖增太介绍,完成收购之后,通过实施一系列管理举措和文化融合,BC历经三年阵痛,于2014年扭亏为盈,盈利水平逐年大幅提升。2017年实现业绩井喷,TDI和MDI产销量和盈利水平连创新高,PVC和烧碱等普通大宗化学品持续稳定获利,财务费用持续大幅降低,一举弥补了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的所有历史亏损,成为中东欧百强企业。
“这也彻底改变了匈牙利人和全球同业对中国的认识、对万华的认识,成为跨国并购整合的一个成功标杆。”廖增太说。
万华成功整合BC,完全符合我国“一带一路”建设需要,也与匈牙利政府“向东看”国家战略相契合。廖增太说,“万华成功使BC公司扭亏为盈,挽救了当地就业形势,有力促使了匈牙利政府成为欧盟首个与我国签订《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和首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
万华在中东欧站稳脚跟后,作为中国在中东欧最大的投资者,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匈牙利政府“向东看”的国家战略,万华以BC园区作为境外建区载体,规划了以化工和生物化工为主要特色的加工制造型经贸合作区。合作区将在新时期充分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机遇,用好匈牙利在中东欧地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造福中国与匈牙利以及各国人民。
据介绍,万华已在美国筹划项目建设,目前在稳步推进前期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全球化布局,开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研究,力争在拥有21亿人口的新兴市场区域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海外发展。”廖增太最后透露。
本站所有信息与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站中部分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会员供稿,如读者对作品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电话: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转载本站的内容,请务必注明"来源:林中祥胶粘剂技术信息网(www.adhesive-lin.com)".
©2015 南京爱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01337 | 技术支持:南京联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