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工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在工业的发展中节能、环保已被人们更加重视,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受到日益严重的污染,正在威胁到人类的生活质量甚至人类自身的生存。印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绚丽多彩的印刷品在给人类带来闻名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印刷业的发展与油墨业发展密切相关,而油墨是目前印刷工业中最大的污染源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油墨工业持续高速增长,总产量从1995年的10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38万吨,年产量和年消费量的同比增长率均稳定在10%以上,同时也保持着较高的出口增长,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油墨生产国,油墨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
而每年全世界由油墨带来的有机溶剂的用量高达100万吨以上,每年由油墨引起的有机挥发物污染排放量已达到几十万吨。这些有机挥发物(VOC)和油墨中的重金属元素可以形成比二氧化碳更严重的温室效应,而且在阳光照射下形成氧化物质和光化学烟雾,严重污染大气,影响人体的健康。
近年来,我国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指导方针中将关注民生的主题列入了政务日程。在今年的两会,低碳经济被政协力挺为一号提案。作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对于印刷行业的企业无论是印刷企业还是印刷及原辅材料、设备制造企业,重视低碳经济并不是简单的意味着生存成本的增加,我们应该看到低碳经济对于制造和加工业是不可回避的发展趋势。
由于含苯体系的油墨使用了大量苯系溶剂,被欧美国家列入禁用的油墨品种,日本也从90年代后期告别了苯系油墨在食品、药品及妇婴包装上的应用。而我国的环保油墨生产起步却较晚。2005年由烟包行业首次提出对印刷油墨苯类溶剂严格限制的要求;2007年油墨行业协会绿色办公室在国家环保部门的指导下,启动了环保油墨的认证程序;同年,全国油墨行业100多家企业在上海成立了全国油墨制造商绿色联盟,新东方油墨集团被推选为第一届理事长;2009年,国家出台食品安全法、卫生法规GB9685-2008以及国标GB/T10004-2008等一系列相关措施,使食品药品等包装行业以及相关行业面临着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的观念性转变;同年,中国包装联合会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绿色油墨中心成立,号召油墨行业生产无苯环保油墨,并承诺不将苯系油墨推广于食品药品及妇婴产品的包装印刷。这些行动与举措有力地推动了油墨制造行业无苯化油墨生产和应用的历史进程,到2009年底全国软包装行业的塑料包装、药品包装使用无苯印刷已达到60%以上。
软包装油墨的发展历程和变革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环保型油墨从2005年开始生产,发展迅速,并历经了从无苯含酮→无苯无酮→醇水的技术提升过程。
软包装用油墨按连接料(树脂)品种不同,大体上可以分成以下品种:
不同类型的油墨及适用性
油墨类型
近二年来,环保油墨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其中表印油墨以醇溶性聚酰胺和醇酯溶的聚氨酯为代表,占塑料表印油墨70%以上的份额。
PCV收缩膜表印油墨今年以来印刷厂家也向油墨行业提出了无苯化的技术要求,以新东方油墨、乐通油墨为代表的厂家已有无苯化PVC油墨推向市场,预计一二年内将会迅速普及。
里印复合油墨则以BOPP薄膜印刷为主,目前软包装行业仍以含苯氯化聚丙烯油墨为主导,但软包装规模大的企业,如康师傅顶正、哇哈哈诚信、旺旺食品、雀巢咖啡等,今年以来已全面转向无苯化里印复合油墨,主要以无苯改性氯化聚丙烯树脂体系及无苯聚氨酯油墨体系为主导。食品、药品包装用聚酯、尼龙薄膜则以无苯聚氨酯油墨为代表,占着90%以上的市场份额。
至2005年,软包装行业向无苯化油墨印刷发展开始加快,油墨无苯化技术也得到全面提升,特别是近年来,以新东方油墨及成都拓展油墨为代表,向市场推出了多元丙烯酸共聚体系及聚氨酯丙烯酸共聚体系的醇水型油墨,引起了油墨行业及包装行业的高度关注。
醇水型环保油墨的问世,是油墨行业环保技术的又一次创新,是全面提升环保理念、提升环保油墨质量的一个新突破。我认为环保油墨今后必将从无苯醇酯体系向醇溶水性化技术发展,预计这几年,醇水体系油墨将会在软包装行业中树立一个新的里程碑。
而包装复合用胶粘剂也必将走向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今年来全国无溶剂复合发展迅速……
软包装复合胶粘剂发展历程和变革
长期以来,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在油墨制造及彩印过程中大量使用,使用厂家对挥发溶剂的回收率几乎为零,故大量的有机溶剂直接排放至空气中,危害非常大。近两年来,政府对环保与食品卫生的管理已加速与发达国家标准接轨,与之相关的包装法规已得到相应的提升。
法规及标准
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包装的要求也逐步同国际接轨,特别是涉及到出口产品的包装,往往需要按照相关进口国的包装法规标准检测。国际上对包装材料的有害重金属物质限量有着严格的规定,包括欧盟ROHS指令,94/62/EC包装法令,以及EN71-3玩具标准。
标准
相关阅读
本站所有信息与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站中部分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会员供稿,如读者对作品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电话: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转载本站的内容,请务必注明"来源:林中祥胶粘剂技术信息网(www.adhesive-lin.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