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评选出295个获奖项目,其中通用类项目共有233项,较去年减少18项。在通用类项目中,化学化工类项目47项,约占通用类获奖项目总数的20%。
中国石化“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荣获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也是中国石化第二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项;中国石油5000万吨级特低渗—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
获奖项目中,共有9个化学化工类项目摘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8个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20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总体来看,化学化工领域获奖成果占比与往年基本持平。获奖项目中,实用性、环保性的项目不断增多,这也表明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正在从规模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绿色驱动的方向转变。
此次获得科技进步特等奖的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通过物理化学、催化材料、智能控制、工艺工程等原理与方法创新,显著提升了我国芳烃生产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石化高级副总裁戴厚良表示:“开发自主芳烃成套技术是几代石化人的梦想。我们的技术有助于帮助解决人们的穿衣难题,对解决我国粮棉争地矛盾至关重要。”
节能环保技术研发成为科技创新的热点。今年获奖的名单中,也出现了多个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项目。例如,燃煤烟气选择性催化脱硝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纳米复合材料的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回用新技术获得技术发明二等奖,满足国家第四阶段汽车排放标准的清洁汽油生产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技术进步二等奖。
另据了解,针对社会反映部分获奖项目经济效益虚高、应用情况不实等可能存在的问题,今年国家科技奖评选首次组织对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应用情况真实性进行了核查试点。在初评环节对特等奖、一等奖项目随机抽选了6个项目,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其进行了核查。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部分化学化工类获奖项目
自然科学二等奖
1 分子尺度分离无机膜材料设计合成及其分离与催化性能研究
2 新型富勒烯的合成
3 石墨烯的电分析化学和生物分析化学研究
4 生物分子识别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
5 工程材料表面的润湿及其调控
6 实现高效率有机太阳电池的新型聚合物材料及器件结构
7 形状记忆和电致活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主动变形机理与力学行为
8 高压下钠和锂单质及二元化合物的结构与物性
9 航天用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科学基础研究
技术发明二等奖
1 农用抗生素高效发现新技术及系列新产品农业化
2 定向转化多元醇的生物催化剂创制及其应用关键技术
3 燃煤烟气选择性催化脱硝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4 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的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回用新技术
5 基于酶作用的制革污染物源头控制技术及关键酶制剂创制
6 酮酸发酵法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7 酵母核苷酸的生物制造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高端应用
8 速生阔叶材制浆造纸过程酶催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9 节油轮胎用高性能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制备关键技术
10 乙烯三聚制1-己烯新型催化体系及成套工艺技术
11 含高浓度分散相的搅拌反应器数值放大与混合强化的新技术
12 碱木质素的改性及造纸黑液的资源化高效利用
13 特种液晶材料及调光膜制备技术
14 耐高温杂化硅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15 基于拉伸流变的高分子材料绿色加工成型技术
16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及应用
17 高效节能的连续螺旋推流强化传热技术及应用
18 山地复杂构造精确地震成像与气层识别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技术进步特等奖
1 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
技术进步一等奖
1 5000万吨级特低渗——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
技术进步二等奖
1 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
2 超高压大功率油气压裂机组研制及集群化应用
3 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应用
4 PTT和原位功能化PET聚合及其复合纤维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5 高精度圆网印花及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6 高端医药产品精制结晶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7 满足国家第四阶段汽车排放标准的清洁汽油生产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
8 青海盐湖低品位难开发钾盐高效利用技术
9 冷再生剂循环技术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工业应用
10 高性能多尺度颗粒协同增强铝、镁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
11 有机氟单体及高性能氟聚合物产业化新技术开发
12 红外吸收微粒的表面改性及在节能树脂中的应用
13 复杂稀贵金属物料多元素梯级回收关键技术
14 生物靶标导向的农药高效减量使用关键技术与应用
15 有机肥作用机制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
16 农林废弃物清洁热解气化多联产关键技术与装备
17 高瓦斯突出煤层强化卸压增透及瓦斯资源化高效抽采关键技术
18 库车前陆冲断带盐下超深特大型砂岩气田的发现与理论技术创新
本站所有信息与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网站中部分新闻、文章来源于网络或会员供稿,如读者对作品版权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电话:025-85303363 QQ:2402955403。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转载本站的内容,请务必注明"来源:林中祥胶粘剂技术信息网(www.adhesive-lin.com)".
©2015 南京爱德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苏ICP备10201337 | 技术支持:南京联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